帝笑言:铮铮男儿,偏做小儿状,莫怕,得汝妻汝子侍奉,汝父已大安,还能照看你两年。
听得帝大安,雍亲王破涕为笑,满意地对着儿子点了点头,又向着榻畔妻子做掬言谢。
妻避之,谑言:汝父即吾父,侍奉吾父,偏要你来谢,怕谁不知道你忧心汝妻不尽职乎。
王好笑又无奈,只摇头叹道:怪吾将你视之为外,吾错矣。
妻点头:看皇父面,饶你这一遭,再有下次,必让你尝尝黄莲之味。
王苦笑点头。
子低头窃笑。
帝在旁观之,亦卧榻大笑。
第99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皇太后去世,皇帝闻之大悲,本就未愈的身体病情再度加重,生命一度陷入垂危,经御医刘声芳、张睿与秦嬷嬷全力抢救了整整两天,皇帝终于渡过生命危险。
又三日,经茹蕙奉上的仅余的几瓶养生丸调养,皇帝终于自昏睡中醒来,自主张口吃下第一粥。
庚寅,帝不良于行,命皇四子胤禛代其祀天。
又十二日,养生丸用尽,皇帝已能咽下流质以外的食物。
皇帝救了回来,却因连场大病,几度垂危,身体大坏,连便溺亦不能自控,更无精力处理朝事。
十二月第一次大朝,皇帝着人将自己抬上朝堂,当堂令大学士之一与一位宗室亲信交出自己留下以防万一的两份密旨,两份密旨加上宫中留存的底档,三份圣旨摆在高高的御案之上。
皇帝着贴身太监李德全当殿宣读圣旨。
李德全自御案上随手取下一份圣旨展开,当殿宣读,自乾清宫内绵延至宫外广场的皇室宗亲勋贵大臣尽皆跪伏于地,听着那响彻天地的传延之旨: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李德全读完了总结皇帝一生并将帝位传于雍亲王的圣旨,便退回了帝位之侧侍立。
皇帝轻咳了几声,以极其虚弱的声音说道:“这是朕留下的遗诏,本是为着朕崩逝之后准备,不想朕命大,又被救了回来,只是却再无力理朝听政,故,朕传位皇四子之意不改,着其即皇帝位,朕退居养心殿为太上皇,文武百官,还不领旨!”
皇帝说一句,李德全为他传达一句,平日仅一分钟就能说完的一番话,至李德全将其传完,居然用了近一刻钟。
至此,御座上的皇帝迫于身体不得不传位的最后的一丝不甘也淡去。
再思及御医刘声芳之方:圣上的身子大坏,若再理政,不出十日必然天地失色,若好好养着,不再劳心,又以全天下供养,或还有一两年之寿。
对刘声芳的忠心,皇帝还是相信的,他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也有数,明白若还抓着皇权不放,必然只有死路一条,如此,皇帝自然选择退位誉养。
反正以老四的为人,皇帝很清楚,别说以全天下供养皇父,便是要取他骨血,老四也必会心甘情愿。
再想想事事贴心的弘曜,坐在御座上的皇帝腊黄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为着教导这个心爱的孙儿,他也定要多活两年。
朝堂之上,听罢李德全传达的皇帝的亲口御言,满朝宗亲权贵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是否该接旨。
在满朝犹疑之时,九皇子猛地抬起头,便欲张口说话,却被跪在他身侧的八皇子一个狠瞪瞪得低下头去。
十三皇子一张俊脸涨得通红,却不敢抬头,只握紧了双拳死死绷紧了身子按捺着激动的心情。
诚亲王看了一眼身侧的四弟,叹了一口气,低下了头。
恒亲王看了一眼排在自己前面的四哥,又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八弟九弟,见他们老实跪在原位,放心了,回身伸出手推了推四爷:“四哥,快接旨!”
四爷抬起头,脸上表情似悲又似难,半晌,在恒亲王与淳郡王的连声催促之下,终于越众而出,跪于殿前泣道:“皇父之旨,儿臣不敢接,皇父洪福齐天,即使有短时不安,过些日子必能养好,请皇父收回圣命。”
雍亲王此言一出,满朝大臣齐齐磕请:“请皇上收回旨意。”
皇帝不允,言道心意已定。
雍亲王再辞,皇帝立意要退位。
雍亲王三辞时,皇帝大恼:“汝不接位,欲累死汝父乎?朕御极天下六十一载,劳心劳神,早该颐养天年,为着乃父之寿,汝还不接旨,莫非欲不孝!”
被逼得没了退路的雍亲王无奈,只能磕下头去,领了旨意,只是却怎么也不肯入驻乾清宫,只愿意住进养心殿,并且,为表尊重,他之后,代代皇帝,都住养心殿,乾清宫当为皇父之所,否则,便是拼着不孝之名,亦不肯接旨。
皇帝被李德全扶着摔了一只御笔,瞪着犟着脑袋不肯低头的四儿子半晌,最后还是无奈允了雍亲王之请。
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满朝大臣拜了新皇,终于放下心来,心神一懈,当既昏了过去。
太上皇昏倒,满朝大乱,好在新皇沉稳,又早有御医等候在旁,两刻钟后,皇帝被救醒。
乾清宫内殿,太上皇躺在龙床上,吩咐跪在床前的二十几个儿子:“新皇即位,尔等当同心弩力,辅助新皇,不可以私心害国,否则若让朕知之,必将之圈禁,莫谓言之不预。”
虎虽老,威尤存,太上皇之言一出,满殿皇子心中惧悚,齐齐出声:“儿臣领命。”
……
太上皇退位,新皇即位,过年,改元,皇后即位,后宫搬迁……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至雍正元年一月,短短一个多月,上至新帝,下至役吏,个个忙得脚底朝天,终于在雍正元年元宵节前,将所有事务安排妥当。
新帝住进了养心殿,被封为皇贵妃的茹蕙住在了离养心殿最近的永寿宫,皇后本应入住坤宁宫,但因太上皇住在乾清宫,皇后便请命住进了皇太后以前住的永和宫。
被封为齐妃的李氏住进了钟粹宫,原住在钟粹宫的荣妃得了太上皇允准,出宫住进了儿子诚亲王的府中。
其余侍奉新帝于潜坻的格格宋氏、武氏、高氏被封为嫔,钮钴禄氏、耿氏、常氏并另几个侍妾被封为贵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