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闭着眼睛瞎找理由的本事,她家小凉简直所向披靡,沈漾带着宠溺笑了笑。
许发凉在一边脸红又花痴地看着她。
因为是年初一,外乡人回家过年,本地人大多不需要工作,燕市非常难得的交通流畅,不一会,沈漾穿过七拐八拐的几个弯,来到一片墓地。
她把车停在外边,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束茉莉花。
许发凉若有所思,怪不得自己的妈妈喜欢茉莉花呢……
继沈漾每年去墓地看她的父亲之后,这一年,她又多了一件事,那就是看她的母亲。
墓地里环境极好,有一排压着雪的松树,空气清醒,让人觉得待在这儿心情也会不错起来,许发凉摇了摇头,赶紧打消了这个恐怖的念头,只是还不断腹诽修建者为什么要让这个墓地看起来这么适合人类居住。
沈漾带着她走了不到半分钟,在一座新添的墓碑旁站定。
碑上是廖往的黑白遗像。
许发凉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个女人跟沈漾眉宇间有些相似,只是不同于沈漾面相上自带的冷淡,廖往看起来控制欲更加强,眼神里带着已经被主人故意掩盖却依旧流露出来的霸气。
沈漾把手中的茉莉花放在墓碑旁,许发凉随着她的动作,深深一个鞠躬。
“妈,来看看您。”沈漾表情冷淡。
人在丧母的第一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悲痛,最容易伤痛感怀,那种撕心裂肺感可以想见,只不过沈漾似乎并没有这些感情,仿佛只是她的仪式感让她不安,来这里走个过场而已。
不过很快许发凉就察觉到了沈漾的不对劲,从墓地门走出之后,沈漾变得沉默起来。
这种沉默让许发凉心疼起来。
远处,一个中年男人躲在几个交错的碑之后,看着两个女人一前一后上了同一辆车,若有所思。
今天许发凉没去练拳,沈破满却依旧早起,在院子里练起了拳,当一套虎虎生风,动作幅度很大的拳打完后,沈破满一回头,看见自家孙女牵着她的女友大大方方站在他身后,把他吓得一个激灵,捂住了自己的老心脏。
老人家了,站到他背后之前能不能吱个声?
许发凉和前几天还被她“踩在泥里”的老头一经对视,就尴尬地咳了一声。
“过……过年好,老爷子。”
沈破满抖擞精神,领着两个女娃进屋,待到许发凉规规矩矩坐在沙发上以后,从包里摸出两个红包,两个红包都很薄,因为里面放的是支票,许发凉慌忙推脱,老爷子已经背着手走了。
“拿着吧,他特别有钱,我觉得,他给的还是少了。”沈漾语气略带不满。
许发凉抽出发票一看,一百八十八万。
她突然觉得自己余生不用努力了,出卖身体就好。
两人在沙发上没安稳坐一会儿,沈漾就被许发凉磨着去了自己的卧室。
沈漾无奈地打开门。
她的卧室倒是跟许发凉想象中没什么两样,都是素色调,简洁风,跟她的人一样,丝毫不拖泥带水。
门侧有一扇玻璃架,架子上摆满了各种证书与奖杯,上到“华国十大杰出青年”,下到“高中生北燕市英语竞赛第一名”,应有尽有,记录了沈漾人生前二十六年部分历程,许发凉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问她,比如:
“你会的东西怎么这么多?”
“你居然连这种证书都有!”
看完这些东西,许发凉深深感受到自己和沈漾的差距,娱乐圈明星大多没什么文化,就算科班出身,也只是专业技能比较好,所以娱乐圈里,反倒是不怎么注重教育跟学历的,所以她们俩之间的这种差距,不是阶级不同,也不是收入差异,而是本质上就不一样的差距。
沈漾,货真价实红三代,身高能打,貌美如花,身价成迷,如果不是遇见自己,一定也会跟一个门当户对的优秀男人结婚、生子,然后顺风顺水地活在常人一辈子都够不到的“人生巅峰”里,高高在上,府仰众生。
那个男人一定会把她照顾地很好,接过沈漾身上的担子,让她像任何一位幸福的女人一样,不用那么拼命工作,每天悠闲地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而现在的许发凉,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许发凉本人也没有设身处地想过,沈漾到底有多累?所以此刻这个念头一起,她的心就惴惴不安起来。
她的处境并没有比周海洋强到哪里去,许发凉心想。
许发凉只好强迫自己转移了注意力,走到一边拿起一本相册,拿起相册的一瞬间,许发凉感受到了沈漾的欲言又止。
果不其然,翻开第一页,就有个小小软软白白瘦瘦的某人出现了。
照片中,廖往抱着小小的沈漾站在镜子前,小小的沈漾伸长手臂,用力地探着镜子对面。
许发凉一瞬间就被这个小女孩隔空击中了心脏,心软得一塌糊涂。
再往后,就没有再出现廖往,翻到沈漾戴着生日帽,她面前是蛋糕,她双手合十,做着许愿的模样。
沈漾小时候还没有长开,脸特别小,又白,看起来也浓眉大眼的,非常惹人怜爱。
沈漾本尊看着许发凉埋头看自己的相册,双眼放光的模样,心里别扭地不好意思起来,随着许发凉一页一页地翻着,她的脸色也变换不停。
依次还有一些沈漾爷爷的、沈漾爸爸年轻时候的照片,许发凉不得不感叹,沈家真是基因好,在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照片,沈家男丁也秒杀一大片妆容精致的男明星了。
再往后,有一张大约三寸左右的黑白相片,片中人穿着合身旗袍,高昂着头,清冷寡淡的气质和沈漾如出一辙,只是脸不像沈漾,而像某个许发凉熟知的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华国建国前的一百年里,其实是新旧社会激烈冲突,外强打上门来的一个乱世,在这百年间,华国如雨落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其中男子居多,而这时候几个出名的女子也就富有了很强的传奇性,留给后人无尽的揣测和向往。
比如杜若微,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这位女子可了不得,父亲杜渐是满清权纵朝野的大官,深受当时执政“女皇帝”的宠信,这位杜渐也确实有本事,在满清国负债累累、民心不在的情况下,硬是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满清国整整一个十年。
然而,古人已经有个成语已经把话说绝了,所谓是“防微杜渐”。
当时被称为“二皇帝”、连摄政王也退避三分的杜渐有一个致命弱点,说是为命中克星也不为过,杜渐上不怕老佛爷,下不怕八房姨太太,只怕他的小女儿杜若微。
甚至有民国时期野史记载,有一次杜渐领了一个别国金发碧眼的大美女回家过夜,杜若微听到消息,放下正在读书写字的笔,抄着他爹的马鞭就站到了家门口,杜渐一看自家闺女这架势,腿都软了,连忙派人把美女送回了家,从此以后,八国之中,无论是哪国的女眷,都休想再踏进当时租界里的杜公馆一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