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你们怎么不说全场人手一个?躺糖老师雕到下辈子估计都完不成的吧?
唐迎没有理会弹幕上的纷争,对着镜头翻开了书,“下面让我们将课本翻到《核舟记》这一篇,看看这核舟究竟是什么样子。首先是尺寸,‘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古代人将一百粒黍连起来的长度叫一尺,一尺为十寸,一寸为十分。所以每一粒黍米的长度是一分,也用来作为度量单位。”
“至于尺寸具体的长度,历朝历代的度量衡都不太一样。即便是在这篇文写成的明代,量衣尺、营造尺和量地尺的长度也不一。我们按照现在的换算方式,三尺为一米,一尺33.3厘米。那么一分就是0.333厘米。核舟的具体尺寸大概在2.7厘米左右,高约0.7厘米。”
唐迎在旁边的纸张上记下这个尺寸,然后又道,“下面是第二个问题,核舟的材料。最后一段写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所以材质是桃核。”
她说着放下书,从旁边拿出一个盒子,“我们这里有一盒事先准备好的桃核,接下来我们先按照尺寸挑选出合适的。”
她裁了一段纸,做出一个盒子形的模范,将每个桃核放进去,大小是否合度一目了然,很快就选到了几个合适的。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正式的雕刻了。
不过唐迎要比正常的核雕多一个步骤,从大小相同的桃核之中,挑选出最适合做眼下这个核雕的那一个。
因为文里说得很清楚,王叔远的核雕,那是“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桃核虽然粗一看长得差不多,但实际上纹理没有一个相似的,既然要雕刻的内容已经固定,自然要挑选合适的材料。
然后才开始雕刻。
第一步是用锉子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打磨,去除不必要的棱角,然后在上面画样。根据文中的描写,核舟上一共有五个人,八扇窗,箬蓬、舟楫、茶炉茶壶、手卷、念珠,这些都是要在画样的时候重点勾勒的部分。
画样结束,便要开始动刀子了。核雕使用的工具为锉、凿、钻,具体又有许多详细的分类。核雕的外部的大形用圆锉、半圆锉刀进行粗加工,同时还要将桃核内部的肉掏出来,以免影响到核雕的保存状态。
因为这艘核舟没有顶,是用箬竹叶做的,所以这一块唐迎全部掏空,将内部的桃仁取出之后,才开始修饰其他的大形,船头船尾的人物要先做出粗糙的造型,两侧的窗也要开出来。因为是活页窗,可以开闭,所以还得将之取下再用榫卯结构接上。
在这小小一个桃核之上,可以说是玩出花儿来了。为了确保直播的效果,镜头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选择了一个方便拍摄,又不至于影响到唐迎的角度。
镜头下,唐迎的动作很快,因为有画样在,几乎可以说是不假思索,非常迅速的进行着各个步骤,显得十分灵巧。而原本囫囵个儿什么都看不出来的桃核,在她的琢磨之下,也渐渐能看出粗略的造型了。
大形做出来之后,便是更换工具,进行细部的雕刻与加工。
因为分两期直播,所以今天唐迎打算先将前后的人物做出来,明天再去做八扇窗户,以及刻字。——核雕虽然也算是微雕,但器形其实并不算小,上面所刻的字迹,不需要借助工具也能看到,所以同样不可轻忽。
其实这种只需要静静坐着的雕刻,比其他的工艺更加耗费心神,而且还要求人耐得下性子,毕竟桃核就那么大,但凡出了一点差错,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尤其唐迎还是仿古而非自由创作。
不过她还是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直播风格,那小小核雕放在手心里,仿佛可以任凭她的心意去变化,只要工具一碰,就能自己变出想要的模样,轻松自如,可以治愈一切强迫症患者。
弹幕安静了一阵,然后不知是谁开的头,众人开始按照唐迎的雕刻步骤,刷起了《核舟记》的原文。
这本来就是一篇清丽简洁的说明文,能够选入初中教材,从各方面来说都很适合用于普及教育。而直播间里的观众,大部分也都学过这篇课文,如今重温起来,竟有一种十分亲切熟悉的感觉。
更有很多观众神奇的发现,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其中一些词句,自己却仍旧能够背诵。
而且这篇文章跟苏轼的《前赤壁赋》这篇文字相互参照阅读,又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非常有趣,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魅力展露无疑。
于是在这一期直播结束之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不出预料果然又在躺糖老师的直播间上了一课,仿佛回到了当年学习并背诵课文的美(噩)好(梦)时光。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当初老师能像唐老师这样寓教于乐的话,他们的古文学起来一定更加有趣。
还在上初中的观众更是决定要将这个视频推荐给自己的语文老师,不求老师们能像唐迎一样给他们来个现场表演,但上课的时候播放一下视频,让大家对这艘核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
沈知期看着这些留言,又是心下一动。
之前唐迎刚开始直播的时候,剪纸的视频就被很多老师和家长当做教材来看,现在这个直播,同样也可以向各大中小学推广。对扩大唐迎的影响力,加大传统文化传播力度,都是有好处的。
☆、第70章 皮影戏
说做就做, 等直播一结束, 沈知期就给曲卫辰打了电话, 问他跟教育系统那边的人有没有联系。
这种事情, 走上层路线总是更容易。只要上面下个文件,学校自然就会配合。而这种事情赌他们没有坏处, 这几年传统文化的热度很高,这样做也不过是顺应潮流。
曲卫辰还真认识人。
他虽然来这边的时间不久, 但可以说得上是交游广阔, 什么样的人都认识一些。而系统内部的这些人嘛, 你认识我我认识你,其实都是一个圈子。就算不认识, 找个中间人一说和, 出来吃顿饭,一起玩几次,也就熟悉了。
听沈知期说是要将唐迎的直播视频作为教学素材推广下去, 曲卫辰作为脑残粉之一,自然也是举双手赞同, 而且打了包票, 这件事他去办就成, 不需要沈知期和唐迎出面。
这样更好,毕竟唐迎这张脸太惹眼,难保不会有人见了她之后动歪心思。沈知期虽然不怕,但不希望她沾染上这些。
至于她自己,工艺博物馆的事才开了个头, 分级网站工作室那边也需要看着,还要照顾唐迎,跟她一起做各种直播前的准备,实在是分身乏术。
不过这件事要做成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交给曲卫辰之后,沈知期也就将之抛在了脑后。
在认识唐迎之前,沈知期就跟绝大多数的中国青年一样,虽说也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从来没有主动去深入了解过。跟唐迎在一起之后,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开始不自觉的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每一次看到,都莫名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缘分,自从认识唐迎之后,即便是在瀚如烟海的网络上,她也经常看到相关的内容。
这天沈知期就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皮影戏的视频。几分钟的视频,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有画面,有声音,有故事,绘声绘色,万分精彩。
于是她在看完了这个短视频之后,第一个反应便是去找唐迎,“你会做这个吗?”
做是会做,但唐迎却拒绝了来一期直播的打算。
因为皮影戏不光是会做,还要会演。在幕布后面操作人物的同时,还要负责配音表演,偶尔甚至还要开口来一段戏曲。唐迎动手没问题,甚至配乐也可以搞定,但要她将一段故事说得活灵活现,甚至一人分饰几角,就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她本来以为自己拒绝之后就完事了,谁知沈知期倒是对她不会的内容十分感兴趣,“难道这些东西你们天工阁没有,所以你才不会吗?”
不,天工阁是有的……唐迎脸上尽是一言难尽的神色,“我不会的只有唱腔和分别演绎几个人的对话而已。”
这可能是她学习生涯中遇到的唯一一个挫折,险些让她的全才之路断送。好在皮影戏的制作技艺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表演艺术,唐迎学习的时候就设法巧妙的避开了,也没有任何人察觉到不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