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巧不是他亲妹子,是他后娘嫁给他爹时候一起带过来的继女,今年9岁,相貌长得十分好,他后娘就盼着他这个继妹嫁个好人家。
更何况还有按照他的样子和情况,那种相貌堂堂,家境殷实的人家怎么会想娶他?
其实这事儿不止田恬自己奇怪,就是田家其他人也奇怪的很,这么好的人家怎么会看上田哥儿呢?
但那周家说了,只要田家把田哥儿嫁过去,就愿意借50两银子给田家。
周家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那是因为田家现在缺钱啊!因为田家的长孙田家文要娶亲,这亲事没有近百两纹银办不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田恬立马回忆起了前世被忽略的记忆,前世这个时候,已经22岁的大堂哥田家文说了一门亲事儿。
这个时代成亲早,一般14岁就开始物色亲事儿,等到了15、6岁就让媒婆说媒成亲,正常的二十几岁基本都是两个孩子的爹娘了。
而田家文之所以等到22岁了才成亲,不是因为他说不到婚事儿,田家有石头瓦房,有田老头当初置办的二十几亩田地,田家文还是个秀才郎,田老头心疼长子长孙不难说媒。
只不过是他不喜欢乡下的姑娘,再加上读书才一直拖到现在,而二房的田家武18了没成亲却是因为钱氏吝啬,田家又要供养两个读书人手里没什么现银拖了下来。
田家文这门亲事儿的对象是镇上一户人家的姑娘,那家人姓唐,家中几代都是读书人,唐家祖父更是考中过举人,当过县官的。
虽然现在的唐家落败了,只是镇上一户很普通的人家,但当初的荣耀却是不可泯灭的,唐家祖父积攒的人脉也还有一些。
所以说田家这个乡土农家能够说到镇上唐家的姑娘,是有些高攀了的,不过两个年轻人私下里看对了眼,田家文也是个读书人,所以这门亲事儿女方唐家那边答应了下来,可却是有要求的。
对方要求除去10两的聘金,田家要以正规的三书六聘,八抬大轿,猪头喜宴来迎亲办婚事儿!
这句话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说起来也很容易,但办起来就是一件困难事儿了。
光是这三书六聘,撇除繁复的礼节过程,要按照正经的规矩来,这其中的过大礼的东西少说也得二十两,这还是往轻了算。
还有这八抬大轿,简单的来说就是八个人抬的大轿子,听起来多简单啊,可要知道他们这小镇只有有钱富户家有自己的轿子。
田家肯定买不起轿子的,就算买得起也养不起轿夫,想用轿子,就得去县城租,再加上八个人工费,从县城租到仓河村来,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前面这些都算了,最后一个猪头喜宴才是最恐怖的,这种喜宴是南明国的风俗一种,意思就是一桌得配上一个完整的大猪头。
不仅如此,桌上除了猪头,其他配菜也是有讲究的,是南明国中富阶层一种非常风光豪华的喜宴。
普通乡下人家的喜宴一般都是一荤一素两盆菜,外加一盆加了白面的馒头解决,好点的就再多加个荤菜,一桌至少得五六两银子,办个几桌就得几十两。
真按照那唐家的要求,摆上十来桌猪头喜宴,再加上聘金过大礼等等,这婚事儿办下来没有近百两银子是办不下来,田家不过就是个普通乡户,百两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的打赏,么么。
舒音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08 21:03:28
唐离梨梨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08 21:54:11
狂歌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11 09:28: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